炎炎夏日,师大教育人的探索与追求并未因假期而停歇。杭州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发展中心携手未来学校研究所,共同策划并成功举办了未来学校系列第三次研讨活动。本次活动旨在为杭师大各附属学校及未来学校创新合作校的管理干部提供一个线上学习交流的高端平台,推动未来学校研究的深入发展。
自6月下旬开始,未来学校系列研讨活动分阶段有序展开,活动采用线上研修形式,覆盖教育成果转化、教研提升、教师发展、AI赋能教育等多个方面,吸引了众多学校校长、副校长、教科室主任等管理干部积极参与。本次活动累计参会超200人次,线上互动区提问不断,学习气氛热烈。
6月29日晚,首场讲座正式拉开帷幕。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教育学科主编林清华以《从经验到论文:学校办学成果的提炼与转化》为题,结合丰富的期刊编审经验,为参会者深入剖析了教科研论文的核心定义、评价标准以及将实践经验转化为学术成果的具体路径。林教授的分享为学校管理者提供了将办学特色成果梳理成学术论文的方法论指导,为提升学校品牌影响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7月23日,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研究院副院长、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基础分社总编辑陈兰枝带来《基础教育教研与教学成果奖孵化》专题讲座。陈教授通过成果奖内涵解读、历年数据分析、成果奖培育策略及申报准备等角度,系统阐述了从日常教研到冲击成果奖的全流程。她的分享为学校管理者提供了有规划地打磨特色成果、提升教研质量的实践指南,助力学校在基础教育领域取得更多高质量成果。

7月24日,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华贵以《基于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课题研究范式及实践》为题,深入探讨了课题研究与教师成长的深层关联。刘教授从教师定位与发展、问题到课题的转化逻辑、逆向思维研究范式等角度,为学校管理者揭示了如何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奥秘。她的分享为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生态、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供了有力支撑。

7月25日,全国优秀校长凌宗伟带来《AI时代中小学管理与教学:机遇、挑战与应对策略》专题讲座。凌校长结合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的变革影响,从管理优化、教学创新等方面为学校管理者提供了具体应对建议。他的分享为学校数字化转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注入了新思路和新动能。

此次系列研讨活动不仅精准对接了学校发展的关键领域,还为附属学校及创新合作校送上了“及时雨”。从办学成果提炼到教学成果奖孵化,从教师课题研究到AI时代教育应对,专家们的分享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温度,既解答了学校管理者当下的困惑,又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擘画了蓝图。
参会人员纷纷表示,本次活动内容干货满满,为学校管理提质、教研增效、教师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路径。未来,杭州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发展中心将持续聚焦未来学校建设的核心议题,搭建更高质量的交流平台,推动各校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教育实践动力,共同书写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