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校地合作、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提升区域教育品质,2025年8月30日,杭州师范大学附属闲林教育集团合作共建启动大会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闲林中学顺利召开。杭州师范大学领导及专家导师团、余杭区教育局、闲林街道办事处、余杭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等单位负责人,以及闲林教育集团领导班子、学科教师、家长与学生代表共同参与大会,见证校地协同育人的新起点。

共商共建:凝聚共识 擘画蓝图
上午8:30,名师工作室成立预备会议在士衡楼一楼会议室召开,由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姚丽娟主持。杭州师范大学专家团队与闲林中学管理团队、各学科负责人汇聚一堂,开展务实交流。

项目总负责人何文明主任介绍了杭师大专家团队的学术背景与研究资源,展现高校智力支持对基础教育发展的积极意义。

闲林中学校长陈忠飞介绍了学校管理团队与学科建设情况,体现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扎实基础。

名师工作室导师代表分别发言,阐述工作室建设思路、运行机制与发展目标,为后续协作明确方向。闲林中学语文学科负责人何江平老师代表校内教师发言,表达与高校导师团队深度合作、共建共享的强烈意愿和坚定信心。整场会议交流深入、氛围融洽,为后续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授牌启航:携手聚力 共谱新篇
上午10:00,学校报告厅内宾朋满座,气氛庄重热烈。名师工作室授牌仪式由闲林中学副校长罗杭军主持。

陈忠飞校长首先致辞,回顾学校办学历程与育人成果,并强调此次合作是提升办学品质、加强师资建设、实现内涵发展的重要契机。他表示,学校将全力推进合作项目落地,力争在校地协同中实现新突破。
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杭州师范大学、余杭区教育局、闲林街道办事处、余杭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等单位领导共同为杭州师范大学附属闲林中学名师工作室授牌,标志着校地合作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授牌完成后,余杭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书记王卫华发表讲话,高度肯定此次合作的重要意义。他指出,这是区域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校地协同机制的关键举措。他希望双方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充分激发教学创新与教师成长活力,打造一批引领型学科团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合作范例,为余杭教育现代化注入新动力。
双线并行:精准对接 协同发展
上午10:50,大会进入双线并行实施阶段,分别开展“学科对接交流会”与“教育集团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推动合作走向纵深、落到实处。
学科对接交流会设七个分会场,覆盖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心理健康、班主任工作及科研管理等领域。杭师大导师与各学科负责人、骨干教师围绕学年教研计划、听评课安排、课题合作等展开讨论,聚焦核心素养落实、差异化教学、科研能力提升等现实问题,共同规划资源引入、教师培养与成果孵化路径。现场交流热烈,协作机制初步建立。

与此同时,杭州师范大学附属闲林教育集团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同步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杭州师范大学附属闲林教育集团理事会成员名单》《杭州师范大学附属闲林教育集团理事会章程》等文件。闲林中学、闲林小学、和睦小学三校负责人分别阐述了2025学年工作计划。
项目总负责人何文明主任表示,专家团队将坚持目标统领、系统设计、有序推进、聚焦现场和团队协作五项原则,深入教学一线,以专业引领助力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和学生成才。

最后,余杭区教育局副局长姚永安作总结讲话。他指出,面对区域教育发展的竞争态势,深化合作至关重要。姚永安要求各合作方聚焦内涵建设:着力提升初中教育质量,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积极打造小学办学特色,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同时,要健全常态化沟通协调、督导评估和保障激励三项机制,以“提质增效”为核心,推动高校资源与地方教育实践深度融合,确保各项合作举措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助力区域教育向优质均衡发展迈进。本次会议精准对接了各方需求,为闲林教育集团的规范、高效运行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
此次启动大会系统谋划、高效务实,全面开启了杭州师范大学与闲林教育集团深度合作的新篇章。各方将以名师工作室和理事会为双翼,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师资培育、优化教育生态,共同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赋能学生未来成长”书写闲林答卷、贡献教育智慧。